其實生活就是由溝通建立起來的。
因為不管是對其他人或是對自己,
你無時無刻都在溝通。
而且每一次對自己的溝通都是一個念力設定,
因為一個溝通可能就決定你的下一步。
以前的我不太願意加入一群人的溝通,
尤其是在一個陌生的環境。
我很害怕有人和我講話,
因為我總是覺得不知道要講什麼。
而看到一個陌生的人,
我也很少會主動去建立溝通。
現在我不但願意加入溝通,
還可以發起溝通。
我覺得我可以展現多一點親和力,
加上真實性,
就能夠有不錯的溝通。
原本我都不太願意幫外國人做演練,
因為我覺得我不太懂他們的語氣,
有時候溝通也不太完整,
這樣我無法做一個好教練。
但是我聽析後我覺得這不應該是溝通上所應該有的隔閡。
於是我排除這個想法去做演練,
我覺得做得還不錯,
感覺很棒。
另外有些地方被我貼上了「不適合講話的場所」的標籤。
在那些地方我把自己鎖起來,
完全沒有要溝通的意願。
然而周遭的流動就會跟著自己的思慮在進行,
我不想有溝通,也不會有任何的溝通流入,
於是越來越孤僻,越來越閉鎖。
但是當這個想法消失後,
反而不認識的人都會跟你打招呼!
一個人必須要有意願去成為溝通的發出點和接收點。
而且在溝通中會經歷各種情緒,
不論是自己的情緒或是對方的情緒,
要能夠去承受這些並且願意經歷。
在溝通中就不會被他人的情緒所影響。
像是和一個悲傷的人講話,
如果不能承受並且願意經歷他的悲傷,
自己可能就會因此而生氣或其他不適當情緒。
這樣溝通可能就因此而破裂。
而且一個溝通必須是要讓人可以了解的,
所以真實性必須存在。
我也覺得我可以把我所要傳達的變成是對方能夠了解的形式,
我也可以試著更了解對方要傳達給我的訊息。
而不是以我的真實性去對抗另一個真實性。
然後提昇一點親和力,
這樣就可以有不錯的溝通。
謝謝我的聽析員Ellen,
她總是維持高度的ARC帶領著我往前邁進。